人類祖先來自東非
1. 「國家地理頻道」支持史賓賽‧ 韋爾斯 博士證實全東亞乃至全世界人種祖先,其實都來自同樣地方。
2. 大約五萬到六萬年前,由於氣候巨變,以狩獵、採集為生的人類祖先中的一部分,被迫跟隨獵物離開非洲,前往新大陸,才逐漸演化成為現在的人類社會。
3. 韋爾斯在全世界採集兩萬人的血液,委託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中心分析DNA上的突變標記差異,並邀集全世界歷史學、地質學、考古學、遺傳生物科技界專家共同參與得出上述結論。
4.「國家地理頻道」最近收集全世界一百五十位知名人士的口腔黏膜,分析後驗證上述結論。體內都有M168、M89、M9及M174四個突變標記。
5. 韋爾斯表示,從M168突變標記可知,他們的祖先五萬到六萬年前是在東非,這個突變標記是現代非洲人種以外的人種都有的共同標記。
6. 韋爾斯說,根據另一個M89突變標記顯示,祖先約在四萬五千年前遷徙到東
北非及中東地區。
7. 證據顯示,有九成人類祖先都是由這條路徑離開非洲,還有一個M9突變標
記則出現在大部分北半球人類體內,這個標記是起源於約四萬年前的伊朗或
中亞地區。
8. 另外體內有M175突變標記的,出現在超過七成東亞人體中;
而西亞人體內有此標記者則不到百分之一。
9. 韋爾斯指出,這個標記代表東亞人祖先大都是在三萬五千年前,經由歐亞大
陸遷徙而來。
10.人類有廿三對染色體,其中第廿三對女性為XX,男性為XY;Y染色體一定父子相傳,只會因突變而改變;
若沒產生突變,不管傳多少代,後代家族男性體內Y染色體,一定與祖先完全相同,彼此間也完全相同。
史賓賽‧韋爾斯就是利用此一特性,推斷人類遠古祖先來源。
11.若基因曾經發生突變,Y染色體中會產生突變標記,這種標記也會準確世代相傳;不同種族男性Y染色體突變標記也有所不同,只要找出夠多現代男性Y染色體突變標記,進行歸納反推,就可推論出人類祖先遷徙路線,並找出祖先源頭。
12.韋爾斯舉例說,就像祖先從東非一路走來,沿路撿起一顆顆石頭,這些石頭就是突變標記;石頭愈多,愈接近人類遷徙尾端。
13.若中亞人種只有五顆石頭,歐洲、西伯利亞及東亞人卻在這五顆外還有第六顆,但他們的第六顆都不一樣,就表示這三個地區人種都來自於中亞。
(中亞人,西伯利亞人,東亞人)
14.韋爾斯又說,也有可能這三個地區人種並不完整保有前五顆石頭,或許只有四顆,但已足以證明這三個地區與中亞地區人種有關連性;
15.而中亞與中東、中東與非洲之間,也都可以看出關連性,將每個地區串聯起來,確認人類祖先一路走來的遷徙路徑。
16.各種族人類既然都來自於同一祖先,為何外貌、特徵不同?
韋爾斯認為有三個主要原因:
第一是物競天擇。
當人類遷到一特殊環境,具有某些特性的人會比較能夠適應環境而生存下來;遷到另一個環境的不同一批人,則是具有另一種特性的人較容易生存,後來就演變成各地人種特徵。
第二個原因是性選擇。
每個人都會找對自己而言比較具有吸引力的異性做為伴侶。
韋爾斯認為,當人類遷徙分居後,各地人逐漸產生不同喜好,造成某一地區具有某些特徵的人才找得到伴侶,這些特徵代代相傳;但在另一地區,卻是具另一特徵的人,較容易找到伴侶,於是各地人類就漸漸演變成具有不同特徵。
第三點是基因頻率。
韋爾斯說,當人類族群分居各地,每一處數目都比原來少很多,這時基因變化會更明顯。
他舉例說,擲一千次銅板,可能正反面都接近五百次;但若只擲十次,因為次數太少,很可能不是五比五而是六比四、七比三或相差更懸殊。也就是說,樣本數變少時,各地人種演變出不同特徵的情形會更明顯。